网络工程专业选课指导分册(2024版)
制定:朱磊 审核:王一川 批准:宋霄罡
一、专业编号、名称
080903 网络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目标应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要求,调研和分析利益相关方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期望和需求,培养应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网络工程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能够在网络工程及计算机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或网络智能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科学研究或网络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
(1)进一步掌握和运用网络工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并能在工作中践行;
(2)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和网络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跟踪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具备工程创新能力,能对网络工程领域工程项目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3)具有独立从事网络工程领域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网络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4)具备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合作意识及有效地表达、沟通和交流的能力,并在团队或跨文化环境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发挥有效作用;
(5)具备终身学习和拓展知识的能力,能够在网络工程及相关领域具有持续的职业竞争力。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计算、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具备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并能应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抽象、表述和建模之中;
指标点1-2:能够将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复杂工程问题的模型推理和求解之中;
指标点1-3: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对复杂工程问题的模型及其求解过程的改进之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第一性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并结合专业知识进行问题分解;
指标点2-2:针对分解后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进行正确表达;
指标点2-3:能够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寻找最优的解决途径。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网络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网络应用系统或单元(模块),考虑全生命周期成本和净零碳要求,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伦理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网络应用系统或单元(模块)的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系统需求,并借鉴网络开放性特征(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进行系统设计;
指标点3-2:掌握网络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技术,能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实现;
指标点3-3: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优化设计方案,并在系统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体现较强的创新意识。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指标点4-2: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
指标点4-3: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常用的网络应用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在工具选择和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恰当使用软件技术和仿真与开发工具,完成网络应用系统的模拟和开发;
指标点5-3:能够基于开源软件资源开发测试或仿真工具,预测网络应用系统的运行状态及趋势,并进行性能分析。
(6)工程与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合理分析和评价网络工程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有工程报国、工程为民的意识,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网络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1:熟悉网络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具备工程规范能力及质量意识;
指标点6-2:能够识别、分析和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指标点6-3:能够针对具体的网络工程实践,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运用技术手段降低影响。
(7)职业规范: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7-1: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
指标点7-2: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社会公德,具有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指标点7-3:理解并遵守网络工程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网络工程实践中承担质量、安全、公共利益和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8)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8-1:能够理解多学科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和作用,并承担个体的责任和发挥个体的专业优势;
指标点8-2: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具有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和组织的能力,能够在项目团队中承担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与网络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用户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理解、尊重语言和文化差异,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9-1: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倾听与理解用户需求和有效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适应工作以及人际环境的变化;
指标点9-2:能够依照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工程标准,撰写网络应用系统相关工程技术文档(如系统分析报告、设计报告和测试报告等),并能清晰地陈述文档的主要内容;
指标点9-3:具备一门外国语的基本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够阅读和翻译网络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并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网络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和行业热点问题。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0-1: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经济决策方法及项目管理原理,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将其应用于网络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实施的管理之中;
指标点10-2:掌握常用项目管理工具的部署和使用方法,并能在项目管理中进行应用。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理解和适应新技术变革”以及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1-1:正确认识自主探索与学习的必要性,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指标点11-2: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不断学习,适应网络工程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课程: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与接口、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Linux基础与应用、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工程导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通信协议分析、网络编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软件定义网络、网络工程创新能力训练、网络系统规划与设计综合实践、网络测试与分析综合实践、网络渗透测试技术等。
五、专业方向、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不分专业方向。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所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最低学分:178.5分,其中包括:①必修课154.5个学分;②院级选修课15个学分;③校级选修课应从校管选修课平台至少选够9个学分,其中学分类别要求按《校级选修课的有关规定》执行。
必修课中有11.5个学分为不计费学分课程和不收学费课程,但必须完成。包括思政课6个课外学分,劳动教育课外学时1个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实践和劳动教育两门课2.5个学分。
七、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
培养目标① |
培养目标② |
培养目标③ |
培养目标④ |
培养目标⑤ |
毕业要求1 |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
|
毕业要求9 |
|
|
|
√ |
|
毕业要求10 |
|
|
|
√ |
|
毕业要求1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