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选课指导分册
制定:傅博 审核:肖照林 批准:宋霄罡
一、专业编号、名称
080902 软件工程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软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系统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跟踪软件工程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具有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研究解决软件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进行软件设计与开发的专业高级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软件工程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的研究、设计、开发和维护等工作,也可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或在政府部门与企业从事管理工作。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锻炼,能达到下列目标:
①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标准和法规,能够履行软件工程领域技术人员的职责,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
②系统掌握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和相关领域知识,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解决软件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③熟悉软件行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在软件工程相近专业领域工作的基本能力与业务素质,具备自主与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创新要求的能力。
④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发挥骨干作用,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组织管理和资源协调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⑤能够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环境和技术的发展变化,具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毕业要求
3.毕业要求
3.1.2 本专业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软件工程专业必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
指标点1-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软件工程问题的表述和建模之中;
指标点1-2:能够将数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软件工程问题的模型推理和求解之中;
指标点1-3: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改进之中。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软件工程问题进行分解,识别和判断其中的关键环节;
指标点2-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建模方法对软件工程问题进行正确表达;
指标点2-3:能够结合文献研究,对软件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多种解决方案进行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与开发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或模块,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软件生命周期要素,掌握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基本设计方法,能够根据系统需求,进行系统设计;
指标点3-2:掌握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基本开发方法与技术,能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系统实现;
指标点3-3:在系统或模块设计中,能够探索新方法和新技术,体现较强的创新意识;
指标点3-4:能够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因素,优化设计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立软件模型、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对软件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构建有效的软件模型;
指标点4-2:能够根据软件模型,构建软件原型和测试平台,开展评测实验并正确采集评测数据;
指标点4-3: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总结规律,明确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指标点4-4 能够了解软件工程发展的前沿和趋势,具有运系统性的软件工程思维方法。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掌握常用的软件系统开发平台和工具,能够针对实际问题在工具选择和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恰当使用软件开发与测试工具,完成软件系统的实现和评测;
指标点5-3:能够迭代开发软件测试与管理工具,预测软件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并能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工程与社会责任,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6-1:熟悉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具备工程规范能力及质量意识;
指标点6-2:能对专业相关工程实践与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和客观评价,理解应承担的工程与社会责任。
指标点6-3:能够理解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的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指标点6-4:能够针对具体的软件工程实践,评价其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对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运用技术手段降低影响。
(7)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软件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7-1: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具有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和奋斗精神;
指标点7-2:理解并遵守软件工程相关的职业道德和规范,能够在工程实践中承担质量、安全、公共利益和服务等方面的社会责任。
(8)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8-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理解软件项目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含义和作用,并承担个体的责任和发挥个体的专业优势;
指标点8-2: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具有团队合作、沟通、组织和协调的能力,能够在项目团队中承担成员及负责人的角色。
(9)沟通:能够就复杂软件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用户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9-1: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倾听与理解用户需求,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
指标点9-2:能够依照相关的行业规范和工程标准,撰写软件系统相关工程技术文档(如系统分析报告、设计报告和测试报告等),并能清晰地陈述文档的主要内容;
指标点9-3:了解软件工程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能够就专业问题进行跨文化背景下的基本沟通和交流。
(10)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指标点10-1:掌握软件工程项目中涉及的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能够理解软件工程项目与软件生命周期的成本构成要素,以及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和经济决策问题;
指标点10-2:能够在多学科环境下,选择合适的管理方法与经济决策方法进行软件工程项目计划、预算及过程管理。
(11)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1-1:能够深刻认识到自主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指标点11-2: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有效的方法不断学习,适应软件工程领域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软件工程
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软件工程导论、软件工具与环境、软件测试技术、UML建模原理、软件体系结构与框架、软件设计模式、构件技术、软件项目管理等多门课程。主要实践性环节:相关课程的课程设计、教学实习、企业讲座(包括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等)、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本专业配备国内一流水平的软件工程实验室、安装有国际先进的软件开发、项目管理以及测试软件,使学生掌握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专业方向、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不分专业方向
学制:4年
修业年限:3~6年
所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学位
六、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最低学分:178分,其中包括:①必修课154个学分;②院级选修课15个学分;③校级选修课9个学分,其中学分类别要求按《校级选修课的有关规定》执行。
必修课中有11个学分为不计费学分,不收学费,但必须完成。包括思政课6个课外学分,劳动教育课外学时1个学分,创新学分2学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实践和劳动教育两门课2.5个学分。